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

你知道嗎?農產品也有身分證!


你都怎麼選擇要購買的食材呢?是看價格、看美觀、還是看生產者呢?在台灣的農產品驗證系統中,包含了官方單位(如:CAS、GAP吉園圃、TAP產銷履歷)與民間單位(如:里仁)等,這樣把關下的農產品是否能現消費者吃的安心、也買的聰明呢?本文章以農產品的產銷履歷認證為例,探討消費者是否埋單此認證系統。


農產品產銷履歷上由幾個資訊要素組成,包含:保存期限、成分、口味、產地、製作過程、病毒細菌檢測、添加物標示、基因改良與否,在最近的一個研究中發現,消費者最在意的是最後三項標示(病毒細菌檢測、添加物標示、基因改良與否),這三樣指標直接影響了選擇商品時的偏好,而產地與製作過程則是在消費過程中扮演了加分的角色;其餘的兩個標示責備消費者視為非必要(甚至歸在多餘)類別,分別是規格標示與配銷單位標示,僅有少部分消費者認為知道配銷單位可以讓他增加購買意願。此研究也發現,消費者對於品牌有著較大、且固定的偏好,即使消費者已知品牌廠商可能會隱匿商品本身的缺陷,卻仍然有極大的傾向購買特定品牌的商品。


由於這個研究所找到的樣本為網路填答,多為青壯年人口,而品牌與生產履歷的農產品多要到超市才能購買,其實摒除了傳統市場的通路(但此通路卻占了農產品交易很重要的一部分),也排除了不使用網路的買菜族群,而聽過產銷履歷的樣本數僅占總樣本的58%;因此,關於農產品產銷履歷的推行是否有足夠的立場分析,仍有很大的質疑空間,但不可至否的是,生產履歷系統有著他的獨特食安把關機制,消費者應該要善用他,才能買的安心、吃的愉快。

參考研究:我國農產品產銷履歷政策之實證研究

2 則留言:

  1. 貼圖好精美!!
    結果大廠還是佔據優勢,即便他可能有錯誤,真是讓人傷心,消費者真可憐。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同意樓上,感覺現在大家還是會有點品牌迷思(看我那篇也有同樣的情形)

    回覆刪除